2023年5月30日上午,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彭平安院士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彭平安院士長期面向油氣地球化學和環境地球化學研究的國際前沿,承擔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國家攻關、973、廣東省基金研究團隊項目、科學技術部重大專項“油氣專項”課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國家基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等在內的多個國家項目。先后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各二項,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三項,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國家教委一等獎一項等。共發表SCI論文20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與通信作者論文70余篇,發表的論文被SCI 期刊引用5000多次。
通過四十余年的科學研究,彭平安院士解決了一系列基礎性和前瞻性的科學難題,主要取得了三項重大成果:1. 發現含硫羊毛甾烷、卟啉等新生物標志物三類,利用化學降解及同位素標定新技術揭示了高硫瀝青與干酪根等油氣大分子的結構,提出了湖相高硫未成熟油的非干酪根成油觀,擴大了湖相原油的勘探范圍。2. 領導建立全組份有機質生烴定量模擬的實驗研究技術,建立了“黃金管生烴熱模擬實驗方法”行業標準,建立了海相碳酸鹽巖生烴所需有機碳含量下限的分級評價標準,重新厘定了原生輕質油/凝析油氣的形成階段,提出了排烴效率控制的多種類型油氣形成與演化新模式,創新了深層-超深層油氣地質學理論與資源潛力評價技術,為塔里木盆地等深層-超深層油氣勘探提供新思路。3. 領導成立廣東省首家環境二噁英檢測實驗室,首次發現含溴二噁英污染并證實其來自溴代阻燃劑的熱降解,提出還原體系新污染物生物和非生物降解技術,厘清了主要環境介質中污染物的源-匯關系,為大氣、沉積物、地下水新污染物治理提供新手段。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重要科技獎項,是國家科技獎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補充,是國家科技獎項與重大人才計劃的有機銜接,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 該獎主要表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服務等相關科技創新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
據悉,全國創新爭先獎于2017年設立,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過10個科研團隊授予獎牌,表彰不超過30個科技工作者授予獎章,表彰不超過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獎狀。此次,全國共有7個團隊摘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牌,26名個人榮獲創新爭先獎章,251位科技工作者獲得創新爭先獎狀。

彭平安院士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