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正值傳統中秋佳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學生志愿者活動。此次活動集科學家+科學畫+科技志愿服務三位一體,讓參與其中的青少年傾聽科學講座、協助繪制科學畫,體驗到志愿服務的真正樂趣與內涵。
40多位初中生參加了活動,認真聽取了華南植物園羅世孝研究員關于《揭秘夜空下的植物紅娘》專題科普課程,學習到花的結構與性別、植物開花的目的、什么叫傳粉、如何進行傳粉生物學研究等知識。羅老師以紅花八角為例開始講述了他和他的團隊是如何通過觀察實驗發現癭蚊是它的傳粉昆蟲。在講解過程中,羅老師還為同學們講解科研的不易,他的團隊在花期時間內一直沒有觀察到訪花昆蟲,而當后面發現花里面的蟲卵可能是訪花昆蟲時已經錯過了植物的花期,在經歷了一年的準備后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實驗,終于確定花粉是由癭蚊帶來的,并對這個植物進行了授粉。通過這個小故事,羅老師告訴同學們:“科研是艱辛的,需要有定力才能去做,但是科研所帶來的成果是快樂的、有價值的,所有的堅持都會有回報,不管過程如何辛苦,當收獲來臨的時候都是值得的”。
在隨后的志愿服務環節中,同學們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在標本館第四代植物科學畫畫師劉運笑老師的指導下,用鋼筆一筆一劃地勾畫出紅花八角的輪廓,畫出它的形態特征和解剖圖,不僅對花結構有了更深的印象,也明白自己在保護生物多樣性進程中可以用學到的知識去做科普和推廣,為實現生態文明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華南植物園在整合保護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植物專類園區和歷史文化傳承,逐步探索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創新發展機制。本次活動不僅改變當前志愿服務中普遍存在的志愿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方式簡單等問題,還聚焦于中學生強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等特點,將高端科研資源融入中學生志愿活動,提高了學生志愿者服務的層次與水平。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