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古塞流沙、茫茫戈壁......氣勢磅礴的沙漠風光,古往今來都是眾多探險者向往之地。10月12日,30位可愛的小朋友化身植物“小偵探”,踏上荒野之旅,探秘沙漠王國。
第一站——沙漠植物室
高溫少雨、狂沙侵襲、晝夜溫度驟變、沙漠地區惡劣的環境勸退了絕大多數物種,但仍有少數拓荒者以其瑰奇多變的形態、超頑強的生命力在這種獨特環境下生存繁衍。它們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高大偉岸的瓶子樹;莖干粗壯的象腿木;絢麗奪目的沙漠玫瑰;刺如鷹鉤的巨鷲玉;霸氣十足的非洲霸王樹;仙人球之王金琥……
小偵探們在沙海孤城中實地考察,了解沙漠植物的生長環境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況;穿梭于陡石峭壁、風蝕巖層間,觀察沙漠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并用簡短的文字描述,撰寫研學手冊。
此外,小偵探們還參觀了其他溫室群景區,了解世界各地奇花異草,通過對比不同生境下的植物類群,體驗物種多樣性,感悟大自然的瑰麗多姿。
第二站——室內充電站
返程歸來,老師引導小偵探們對沙漠植物王國的典型成員進行總結,歸納沙漠植物的特點,了解其“生存之道”。
老師對世界著名童話《小王子》中的植物元素進行分析。書中描寫了一種邪惡的植物——猴面包樹。 “如果你任其生長,那么它就會吞噬整個星球”。猴面包樹便是沙漠王國的一員,在雨季來臨時,它會利用自己特殊的木質結構以及粗壯的樹干儲存大量水分,避免到干旱季節“干渴而死”。因此,猴面包樹擁有碩大無比的莖干,這也是植物生存的智慧。
在室內學習的過程中,小偵探們不僅強化了對沙漠植物的認識,也感悟到“文學藝術來源于自然”,大自然的智慧值得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細細品味。
第三站——勞動與實踐
由于生存環境不同,沙漠植物與我們廣州本土植物的習性相去甚遠,栽培方式也存在顯著差異。如何種植、養護、照顧一株沙漠植物呢?
老師以一種原產馬達加斯加的多肉植物——趣蝶蓮為例,對沙漠植物的栽培進行詳細介紹。植物小偵探化身種植小能手,學習種植土配置及照顧植物的方法。學以致用,親手種下趣蝶蓮盆栽。帶回家,和植物做朋友。
正值金秋,華南植物園特產水果人面子已經成熟,此人面子樹為朱德同志1961年種植,小偵探們聆聽名人植樹的故事,現場采摘新鮮的人面子,體會幸福生活靠勞動創造。“前人種樹后人乘涼”,不辜負任何一分甜蜜。
終點站——與自然做朋友
日落西山,探秘之旅也將接近尾聲,小偵探們在羊城八景“龍洞琪林”打卡,合影留戀。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植物王國之旅,小偵探們在觀察、認識、了解自然的過程中感悟大自然的智慧,進而形成尊重、愛護、保護自然的意識形態。
學習梳理沙漠植物的“生存之道”
種植多肉植物趣蝶蓮
合影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