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地下生態過程緊密耦聯,而且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細菌和真菌是地下生態過程的主要驅動者,對生態系統生產力有重要的反饋作用。探究林下植被如何影響森林土壤細菌和真菌群落,對于理解地下生態過程與地上生產力的聯系至關重要。然而,林下植被對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創新研究團隊(PI:魯顯楷)在鼎湖山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原始林)建立植被去除長期試驗研究樣地,通過利用第三代高通量測序技術探討了土壤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及其組裝過程對林下植被去除(understory removal, UR)的響應。研究發現,(1)植被去除顯著改變了真菌群落結構,但細菌群落結構仍保持穩定;(2)細菌群落組裝主要由隨機性過程主導,而真菌更多地受異質選擇(確定性過程)支配;(3)林下植被去除半年后,細菌和真菌群落的組裝過程均未發生改變。這些結果表明,熱帶森林中林下植被缺失可以迅速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但不影響群落組裝過程。該研究首次報道了植被去除對熱帶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組裝的影響,相關結果有助于認識林下植被在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上的重要性,對森林經營管理和生態恢復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Geoderma(IF= 7.422)上。華南植物園為第一單位,陳偉彬博士后為第一作者,魯顯楷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geoderma.2022.116180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