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之際,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中國—斯里蘭卡聯合科教中心共同幫助與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趙明輝率領的“地質結構探測與地質災害團隊”(圖1),赴斯里蘭卡開展前期實地臺站考察與臺站布設,實現了沿海城市長期的數據采集,進一步推進了國際開放數據平臺建立,為解決斯里蘭卡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斯里蘭卡是我國在印度洋區域全天候的戰略合作伙伴,是連接亞非歐的核心中轉站。斯里蘭卡海岸線綿長,區域基礎地質研究十分薄弱,歷史上地震、海嘯等地質災害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其沿海城市的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密度增加、城市脆弱性凸顯而導致地質災害風險不斷累積增強。因此,迫切需要部署地質地球物理監測臺網,開展長期觀測及研究,建立地震、海嘯、滑坡等基礎數據庫,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災害預防與經濟發展服務。
研究團隊針對上述問題,在斯里蘭卡沿海城市馬塔勒布設了9臺短周期地震儀臺陣(圖2),開展了連續地震臺網觀測實驗,記錄到多個天然地震數據及連續背景噪聲波形數據。圖3展示了SL.MT04臺站記錄的2023年4月24日19:15:00(UTC)發生在漢班托特南部海域的4.4級地震(圖2中五角星)。
此次布臺實驗獲得的海量地震波形與背景噪聲數據,為研究區淺層地質結構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有望解決研究區淺層地質結構與地質災害相關的重大民生問題,同時對沿海城市的工程建設和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圖1 “地質結構探測與地質災害團隊”部分成員訪問中-斯中心
圖2 2023年在沿海城市馬塔拉的地震臺站布設圖
圖3 臺站04記錄的天然地震P波與S波到時圖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