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人類活動導致的大氣氮沉降將極大的改變土壤有機碳儲量,從而影響碳循環-氣候反饋。土壤微生物通過分泌碳降解胞外酶獲取養分并催化土壤碳的分解,因此其活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微生物介導的土壤碳動態。然而,目前土壤碳降解胞外酶活性(C-EEAs)對氮沉降的響應及其潛在機制尚不清楚。
????基于此,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鼎湖山站通過全球尺度的整合分析,揭示了生態系統優勢樹種的菌根關聯在預測氮沉降下C-EEAs和土壤碳儲量中的重要作用(圖1)。具體而言,在以外生菌根植物為主的生態系統中,氮添加顯著刺激了纖維素酶活性,但抑制了木質素酶活性,從而導致土壤碳儲量的顯著增加。在以叢枝菌根植物為主的生態系統中,氮添加對C-EEAs和土壤碳儲量的影響均不顯著。此外,兩類生態系統中,C-EEAs和土壤碳儲量對氮添加響應的差異可能主要與外生菌根和叢枝菌根樹種特定的氮獲取策略有關。這些結果表明,在以外生菌根植物為主的生態系統中,氮沉降對土壤碳儲量的刺激作用可能被低估。
????相關研究成果已近期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總環境科學》)(IF=8.2)上。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博士后胡苑柳為該文第一作者,華南植物園鄧琦研究員和地球環境研究所陳驥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4.175008.
圖1. 氮沉降下土壤碳降解胞外酶和碳儲量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