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園藝中心引種保育部聯合標本館針對海南植物資源開展考察和引種工作。此次考察為期10天,足跡覆蓋了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縣、東方市、樂東黎族自治縣、三亞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等地多個市縣,旨在加強海南植物多樣性保護與核心種質收集,支撐服務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需求和華南國家植物園種質資源庫建設。
圖1. 引種隊成員在野外采集植物
?這次考察中,團隊共引種植物116號109種,隸屬于54科99屬,鑒定率達到93%,其中近90%的種類為新增華南植物園未成功保育的物種,如紅芽大戟(Knoxia sumatrensis)、牛眼睛(Capparis zeylanica)和黃花馬鈴苣苔(Polycarpaea corymbosa)。
圖2. A:紅芽大戟;B:牛眼睛;C:黃花馬鈴苣苔
?考察中還發現了多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珍稀瀕危植物,占到引種數量的12%,如小葉九里香(Murraya microphylla,EN級別)、刺核藤(Pyrenacantha volubilis,EN級別)、栗豆藤(Agelaea trinervis,EN級別)、瓊梅(Canthium hainanense,VU級別)、海檀木(Ximenia americana,NT級別)等。
圖3. A:小葉九里香;B:栗豆藤;C:刺核藤
?此次引種的植物涉及種類最多的科為豆科,含11種,如耀花豆(Sarcodum scandens)、長管蝙蝠草(Christia constricta)等。其次為大戟科,含9種,如異萼木(Dimorphocalyx poilanei)、海南粗毛藤(Cnesmone hainanensis)等。
圖4. A:耀花豆;B:異萼木;C:海南粗毛藤
?引種隊在考察中特別關注了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植物,如海岸鹽田中的小草海桐(Scaevola hainanensis)、濱海木藍(Indigofera litoralis)、西沙灰毛豆(Tephrosia luzonensis)等,這些植物對于維護濱海特殊生境的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圖5. A:小草海桐;B:濱海木藍;C:西沙灰毛豆
?此次海南植物考察引種不僅為華南國家植物園種質資源庫提供了寶貴的種質資源,也為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