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苷是傳統中藥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腫瘤、抗炎、抗氧化、神經保護等多種生物活性,在治療和預防骨質疏松、神經性及心血管疾病方面效果顯著。近年來,淫羊藿苷因其廣泛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藥用價值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極大關注。然而,淫羊藿苷的水溶性差和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極大地限制了其在功能食品及醫藥領域的應用,解決該問題對推進淫羊藿苷在產業上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果蔬保鮮與加工團隊利用豆奶為荷載材料,構建富含淫羊藿苷的豆奶納米復合體系,增加了淫羊藿苷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并結合超聲改性和超高壓處理,提高了豆奶-淫羊藿苷納米復合物的穩定性。以上研究表明蛋白基納米復合物可能是解決淫羊藿苷較低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策略之一。
然而,以上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如使用有機溶劑,且納米復合物荷載容量低。在后續的研究中,該團隊通過限制性胰蛋白酶解技術獲得了具有較高免疫活性及較好界面活性和荷載能力的核桃蛋白水解物,并且通過簡便環保的pH驅動方法構建核桃蛋白水解物-淫羊藿苷納米粒子。在該體系中,淫羊藿苷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分別提高了80倍和30倍,并進一步研究了該納米體系可能的形成機制。然而,由于蛋白質自身的理化性質,該納米粒子的鹽離子、貯存及在低pH值穩定性較差。因此,研究團隊通過添加仙草多糖對納米粒表面進行涂層,構建三元納米復合物,提高了納米粒子的穩定性,進一步拓展其在產業中的應用范圍(圖1)。
該研究為異戊烯基類黃酮的穩態化研究提供了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食品領域知名期刊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超聲化學》)、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國際生物大分子雜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食品科學與人類健康》)和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食品和農業科學雜志》)上。華南植物園的博士研究生王金萍為第一作者,華南植物園楊寶研究員和溫玲蓉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相關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ultsonch.2022.106230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7913
https://doi.org/10.26599/FSHW.2022.9250083
https://doi.org/10.1002/jsfa.13666
圖. 核桃蛋白水解物-淫羊藿苷納米粒子(WPHI)的復合作用及其三元納米復合物(MCP-WPHI)的穩定性分析。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