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人勤春來早。正月初九,甲辰龍年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中國科學報》從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派出六路記者“探班”部分院士專家,記錄他們的所做、所思。
印遇龍:讓更多研究成果在國外落地開花
科學家名片:印遇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采訪地點:長沙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踢下腳撐,停好自行車,他順手理了理沖鋒衣,朝辦公室走去。
這個常年騎自行車上班、愛穿運動鞋的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印遇龍的工作安排沒有周末的概念。春節假期后第一天,他一早就到單位工作。即使不在研究所,他也常常“網絡上班”“線上工作”。
在擺滿各種資料的辦公室里,印遇龍拿起一張獲獎公示通知,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仔豬營養性腹瀉相關研究是團隊2023年開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們解析了仔豬營養性腹瀉的機制,形成相關技術和解決仔豬腹瀉問題的產品,已經在一些養豬場和飼料廠推廣,系列研究成果獲得了2022—2023年度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印遇龍長期從事畜禽健康養殖與環境控制研究。40多年來,他和團隊研制的多項技術解決了畜禽養殖中濫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銅高鋅重金屬的難題,打破了外資企業對我國飼料高端市場的壟斷。他的生活里似乎只有“養豬”這一件事,他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一名“豬倌”。
采訪期間,印遇龍的電話鈴聲不斷響起。他告訴記者,過年之前,他和團隊聯合岳麓山實驗室、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湖南外貿職業學院等單位和相關豬業企業,開了一個仔豬營養腹瀉研究成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工作會議。
“我們和相關單位不斷探討科技成果‘走出去’的一些細節。相關技術和產品在養豬場和飼料廠得到進一步驗證后,我們將積極推進研究成果在國外落地開花,這將是我們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印遇龍說。
印遇龍介紹,其研究團隊承擔了“十三五”和“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包括氨基酸動態營養配方研究等,過去幾年,團隊在成果轉化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2024年,我們將不斷尋求科技創新突破,著力在前述研究項目的落地轉化上下功夫,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表示。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