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記者從重慶市榮昌區九峰山種養循環示范基地建設現場工作會獲悉,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重慶市畜牧科學院攜手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共建“九峰山種養循環示范基地”,探索南方丘陵區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綠色發展之路。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生態敏感區,以山地和丘陵為主,集大山區、大庫區、大城市與大農村于一體,受資源環節約束明顯,加大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種養循環領域的科技研究力度,加快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萬丹介紹,種養循環的關鍵是要解決養殖廢水的資源化利用問題,養殖廢水經過處理達標之后再排放,尤其是碳、氮、磷水平都要降到排放標準,再回到地表,實現良性循環。
據悉,該項目依托國家生豬創新中心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院以及印遇龍院士領銜的“糞污資源化利用創新團隊”,以生豬養殖廢水資源化處理為核心,采用精準微灌系統調控,定量測算水稻、玉米、油菜、果蔬、構樹等主要作物的產量與污水中氮、碳、磷的消納范式,提升土壤生態健康度,打造標準化種養結合示范區。
“我們組建了專門的研究團隊,研發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工藝,加強種植業的土地肥力監測,做到有目的的種養循環,通過畜種與作物匹配,促進養殖業和種植業共同發展。”印遇龍說。
同時,該項目組還聯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康躍虎、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趙炳然、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毛東海等技術專家團隊共同推進項目發展。
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主任、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院長劉作華表示,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將與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聯合組建本土化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團隊,共同開展糞污處理工藝的優化與設備研發。
活動當天,第一期建設和相關科研工程建設正式啟動,預計今年5月前完成水稻等春季作物播種。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