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耀羊城,盛世賦華章。12月4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迎來90周年華誕,來自國內外的嘉賓歡聚一堂,共赴盛會。當天上午,華南植物園“建園90周年紀念活動暨2019科學植物園建設國際研討會”90周年慶典大會在1號實驗樓大會議室隆重舉行(大會還設有視頻分會場)。IABG(國際植物園協會)主席Entwisle Timothy John、BGCI(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主席Blackmore Stephen;中國植物園聯盟常務副理事長陳進、廣州分院副院長謝昌龍;洪德元院士、陳勇院士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植物園系統、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友好單位代表和同行,還有華南植物園的園友、歷屆畢業生和廣大干部職工、在讀研究生等共300余人共賀華南植物園90周年誕辰。
大會由華南植物園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張福生主持。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向出席會議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作了《薪火相傳 再賦新篇》的講話。在致辭中他深情回顧了90年來華南植物園的風雨歷程和老一輩南植人取得的豐碩成果,從1929到2019,一代代華南植物園人以服務國家需求為己任,踐行中國科學院“唯實、求真、協力、創新”的院風,弘揚頗具鮮明特色的“綠葉情操、細根精神、木棉風采”的創新文化,不忘初心、接續奮斗,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他指出華南植物園將進一步梳理、凝練和強化發展目標,立足符合中國國情的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模式的創新,譜寫了華南植物園與國家同呼吸、與時代共發展的壯麗篇章。
BGCI主席Blackmore Stephen致辭說,如果沒有中國的積極參與和領導就不可能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進程中需要如華南植物園這樣科研實力雄厚的機構發揮帶頭作用,我們將繼續開展合作,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隨后,IABG主席Entwisle Timothy John,謝昌龍、陳進以及特邀嘉賓洪德元、陳勇院士也先后致辭或發言,表達了他們對華南植物園80周年的祝賀和對未來發展的祝福!
據了解,自1954年隸屬中國科學院以來,華南植物園編撰出版了《中國植物志》《中國植被》(主要編寫單位)、《廣州植物志》《廣東植物志》《廣東植被》《中國景觀植物》等專著433部(卷、冊);發表SCI收錄論文3420篇;獲各類科技成果獎勵305次,研究成果于2000年和2006年兩次榮獲“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申請專利483件,授權260件;1988年以來獲品種權/審定/國際登錄的新品種143個,軟件著作權2件。
近10年以來,華南植物園承擔科研任務的經費從2009年的6000多萬元增長到2018年的2億多元,科研合同經費增長率為210%,科研到位經費增長率超過300%。2009—2018年,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由原來的5個增加到19個,通過中央級科學事業單位儀器設備購置類專項重點建設實驗條件平臺22個;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項53個,較前一個10年增長71%;授權專利225項;獲得植物新品種121個,實現國家林業和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零的突破”。
華南植物園由植物遷地保護及對外開放園區、科學研究園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暨樹木園3大區組成。2018年以來,華南植物園實現整體進入中國科學院核心植物園,部分進入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和藥物創新研究院的“率先行動”計劃總目標,躋身中國科學院“四類機構”。
90年來,華南植物園已發展成為集科學研究、植物保育、知識傳播、資源利用于一體的高水平國立研究機構,同時還是風景優美的國家級AAAA旅游景區。尤其是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暨樹木園,成立于1956年,是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也是中科院目前唯一的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早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之一。
不忘來路,方知所向。華南植物園立足華南,緊跟時代的脈絡,瞄準科技前沿,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建設美麗中國和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努力開拓。任海指出,華南植物園將繼續向著國際知名植物園的目標邁進,用更多璀璨的成果,引領國家植物園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