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詩曰:“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代,能活到七十就算長壽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近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改善和提高,六十七十已是小弟小妹了。因此我們可以這樣樂觀地說:“八十九十不新奇,活到百歲才合理。”
七十歲了,驀然回首,讀懂了淡泊才能明志,寧靜才能致遠。當歲月的車輪駛入生命的傍晚,即使你很富有,也回不到朝霞燦爛的清晨;然而,即使你不富不貴,由于心境平和、健康快樂,也能擁有“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的豁達和坦然。
“老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寶貴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所指的肯定不包括我,只是我想沾點光。環顧四周,社會安定和諧,全面進入小康,七十歲真的不再稀奇。讓我們以健康的心態好好活著,盡可能地體現“寶貴財富”的價值!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人們一般都認為李商隱的詩句是悲觀的——晚景雖然很好,可惜不能久留。近代有人卻認為:該詩句的基調不是悲觀,而是樂觀,“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我認為我們寧可這樣理解。雖然這種看法并不符合詩人的身世,也不符合詩人當時的情緒。
葉帥的“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那是偉人的情懷,我們無法攀比,唯有學習其精神和心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站在這個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倍感幸運。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今年一定能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到本世紀中葉,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一定能實現。我們黨支部開會的時候經常談到的是“發揮余熱”——作為離退休人員,我們在保重身體的同時,要多做對“四個面向”“四個率先”“兩加快一努力”有促進作用的事情,多做有利于華南園的建設和發展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認為這是健康的積極的態度。目前,全黨、全國正在掀起傳達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這方面就有我們積極參與的一份。
長輩們,老年朋友們,讓我們感恩社會,感恩生活,知足常樂,發揮余熱。讓我們一起收獲最美好的老年生活吧!
末了,以一首小詩與老年朋友們共勉:
名家代代繼承中,
科學并非旦夕功。
鬢發漸衰真性在,
余年仍不改初衷。
2021-11-25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