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開展中科院第十九屆公眾科學日活動,活動主題為“遇見科學 預見未來”。活動當天,廣州市天河區五山小學40名同學及家長到訪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地學與資源科普基地。
同學們合影
科普講解員帶領同學們和家長們參觀科普展廳,講解了我們的家園--地球的基礎知識。同學們和家長們“穿越”到137億年前,站在最初的起點上,從宇宙大爆炸理論開始認識宇宙、恒星、太陽系以及地球的形成。從馬里亞納海溝到東非大裂谷再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講解員帶領大家領略了地球內部地質動力帶來的震撼之美。從北斗衛星到問天實驗艙再到天宮空間站,講解員為大家講解了地球外部圈層大氣層的獨特魅力。地幔深處噴發至地表的橄欖巖捕擄體、類似蘇美爾楔形文字的文象花崗巖、可以制作陶瓷的粘土礦、透明無暇的水晶單晶、具有重要價值的鋰輝石集合體、黃鐵礦、磁鐵礦等礦石……,同學們和家長們近距離欣賞展廳里的各類礦物、巖石和礦產資源標本,加深了對地球的了解。同學們對展廳中的立體元素周期表、地質標本實物充滿好奇,積極與講解員互動,提出了許多問題,學習熱情十分高漲。
在化石展廳,講解員帶領大家共同打開了地球的生命之書,從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到生物大滅絕再到志留紀生命大復蘇;從憨態可掬的魚化石到骨骼完整的異常華夏鳥再到各具特色的三葉蟲化石群體;從森林古猿到尼安德特人再到智人;既讓大家了解了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也讓同學們體會到了生命演化的無常與神奇。在隕石展廳,講解員為大家展示了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科學家發現的隕石坑,向大家講述了科學家的故事,傳遞科學家的精神。活動最后,講解員邀請同學們交流討論參觀體會,同學們踴躍發言、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參觀科普標本館
本次活動旨在向公眾傳播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知識,激發了青少年的科學熱情,提高了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在同學們的心中種下科學探索和創新精神的種子。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