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科學精神,加大科普資源供給,切實有效支持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助推“雙減”工作走實走深,發揮科普精品課程等流動科普資源在廣大青少年中傳播科普知識的作用,2023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LTO)、廣州南沙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承辦的“科普進校園灣區百校行、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暨《海底兩萬里》青少年科普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執信中學南沙學校順利舉行。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副院長孫龍濤、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謝昌龍,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春在,南沙區科協主席黃青男出席本次活動。與會領導和院士專家為《海底兩萬里》系列精品科普課程的主講團隊成員,頒發“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科普志愿者服務團”講師證書。活動由廣州市執信中學南沙學校校長聶文彥主持。

活動現場
活動主辦方特別邀請到南方海洋與科學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研究員,為執信中學南沙學校近300名中學生作題為“南海島礁生態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科普講座。張偲強調,在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下,南海的海洋環境出現了退化,生態系統也隨之不斷退化,海洋環境污染的形勢不容樂觀,要改變或者改善這種境況,海洋微生物多樣性及其利用就顯得更為重要。 對于海洋研究領域,張偲院士認為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很多的謎題在等待年輕一代去破解。

張偲院士作報告
此次講座是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科普進校園灣區百校行”系列活動之一,同時也是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教育局、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聯合主辦的“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海洋科學講座旨在發揮院士專家們在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方面的高端引領和率先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展示自然生態科學的非凡魅力,激發學生認識生物多樣性的熱情,凝聚實現青山綠水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聶文彥主持
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由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心打造的《海底兩萬里》系列精品科普課程今天走進南沙。該課程以19世紀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中鸚鵡螺號的兩萬里航行為主線,主講團隊由中科院南海所組織的19位海洋、大氣領域的研究學者構成,他們將優勢學科和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普課程資源,按小說故事發生的時間軸全方位地解讀了從150年前的海洋科幻到今天對海洋科學知識的深入全面了解。

頒發“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科普志愿者服務團”講師證書
《海底兩萬里》系列精品科普課程囊括了海洋-大氣、海洋地質、海洋生物三個領域的科學知識,在普及海洋科學知識的同時,我們希望能讓更多青少年們認識到海洋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共同關愛海洋、保護地球、守護我們的家園!
《海底兩萬里》系列科普視頻也同步上線。
(科普視頻鏈接:http://lto.scsio.ac.cn/kpzt/kpsp/)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