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族元素(英語:Platinum-group elements,簡稱PGEs),又稱鉑系金屬,包括釕(Ru)、銠(Rh)、鈀(Pd)、鋨(Os)、銥(Ir)、鉑(Pt)六種金屬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六周期,VIIII族。這些金屬稀有且貴重,通常被稱為稀有金屬或稀貴金屬,它們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質,能夠在高溫、腐蝕環境下表現出很強的催化性、穩定性和耐蝕性,因此能夠用于許多應用領域,被世界各大工業體視為戰略性關鍵金屬。
鈀作為鉑族元素家族的重要一員,具有耐高溫、抗氧化等特性,是航天、航空、航海、軍事和核能等高科技領域以及汽車制造業不可缺少的關鍵材料。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陳晨博士后、鮮海洋副研究員和朱建喜研究員等科研人員發現了自然界的富鈀的鉑族新礦物。該礦物于2024年10月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IMA-CNMNC)的批準,編號為IMA2024-008a,英文名為Wangyanite,礦物縮寫為Wyn,中文名為“王焰鈀礦”,以我國知名的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專家王焰研究員的名字命名。該礦物為國際礦物學協會IMA批準的第83個含Pd礦物,也使鉑族礦物種類達到168個。
王焰鈀礦發現于美國Stillwater層狀巖體的J-M Reef鉑族元素礦床的浸染狀硫化物礦石中。該新礦物粒徑變化大,從數微米至數百微米不等,主要與鎳黃鐵礦和含鈀的鉑族礦物伴生,呈半自形粒狀產出于斜長石的粒間。王焰鈀礦為不透明礦物,金屬光澤,性脆易碎,無裂理,反射色為黃棕色,均質性,無雙反射和反射多色性;理想晶體化學式為PdNi8S8,等軸晶系,空間群Fm-3m?(#225),晶胞參數:a=10.1167(12)??,V=1035.4(4) ?3?(Z=4),屬鎳黃鐵礦族的富鈀新礦物。
初步研究表明,王焰鈀礦是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中重要的富鈀礦物,其形成機制與演化的富鎳硫化物熔體和前期形成的鉑族礦物密切相關。該礦物的發現及與其伴生硫化物和鉑族礦物的結構關系,為揭示硫化物熔體的演化歷程和鉑族元素的分配行為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新的研究思路。
王焰鈀礦的所有發現和檢測工作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用礦物學科組新礦物研究團隊主導完成。在課題組長朱建喜研究員帶領下,團隊主要成員鮮海洋副研究員、楊宜坪工程師、林梟舉工程師等建設了包括(冷凍)聚焦離子束加工、(冷凍)三維電子衍射、掃描電鏡-拉曼聯用方法等用于形貌、成分和晶體結構解析的全流程微-納米級新礦物研測平臺。該平臺擁有微區X射線衍射儀、拉曼-掃描電鏡、聚焦離子束-掃描電鏡、電子能量損失譜-透射電鏡、固體核磁共振波譜儀等多臺套大型分析儀器,可對數十納米至數微米級粒徑未知物相成分和結構進行物相解析。2024年度,借助該平臺已經獲批兩個新礦物,另2個新礦物正在申報中,王焰鈀礦是本團隊在該平臺完成的首個新礦物。
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青年促進會和中國科學院儀器設備功能開發技術創新項目資助。
圖1 王焰鈀礦(Wyn)的形貌、產狀及共生礦物組合
(Pl-斜長石;Brg-硫鎳鈀鉑礦;Ccp-黃銅礦)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