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是全球生產力最高的藍碳生態系統之一。已有研究證實,紅樹林恢復能夠增加土壤有機碳的積累,但其對土壤有機碳穩定性的影響尚不明確。土壤有機碳根據其穩定性和形成過程的不同,通常被劃分為顆粒態有機碳(POC)和礦物結合態有機碳(MAOC)。然而,濱海濕地礦物質豐富,受潮汐周期性影響,礦物不僅能夠結合細粒有機質,還能直接與植物來源的粗粒有機質結合。因此,為了更準確地解析濱海濕地土壤有機碳的穩定性及其對紅樹林恢復的響應,有必要將MAOC進一步拆分為粗顆粒態有機碳(cMAOC)和細顆粒態有機碳(fMAOC)。
研究采用空間替代時間的方法,以珠海淇澳島灘涂及其附近的無瓣海桑和秋茄恢復樣地為研究對象。我們通過測定三條樣地土壤中POC、cMAOC、fMAOC的含量,并進一步分析fMAOC中鐵結合有機碳和鈣結合有機碳的含量,探討紅樹林恢復對土壤有機碳穩定性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紅樹林恢復顯著增加了土壤中各類有機碳組分的含量,其中穩定性最高的fMAOC增幅最大。進一步分析發現,鐵結合有機碳在fMAOC的變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貢獻大于鈣結合有機碳的影響。總體而言,本研究表明,紅樹林恢復不僅能夠增加藍碳的固存量,還能通過礦物-有機質的相互作用增強其穩定性。這一發現表明,紅樹林恢復可作為一種有效的自然解決方案,用于緩解氣候變化。
相關研究成果以“Mangrove restoration enhances blue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its stability in a subtropical tidal wetland”為題發表在英國生態學會經典期刊Functional Ecology上。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博士研究生黃幸運為論文第一作者,王法明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帶一路”國家與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等項目的資助。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111/1365-2435.70121
圖1. 紅樹林恢復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圖2. 紅樹林恢復對細礦物結合態組分中鈣結合態有機碳和鐵結合態有機碳的影響
圖3. 紅樹林恢復增加土壤有機碳儲量和穩定性的過程和機制
附件下載: